旧主页

首页> 在线翻译> 互评区> 文本翻译

小雨点滴

Architecture
Three styles of architecture predominate in urban Beijing. Firs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imperial China, perhaps best exemplified by the massive Tian’anmen, which remains the PRC’s trademark edifice, 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Temple of Heaven. Next there is what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Sino-Sov" style, built between the 1950s and the 1970s, which tend to be boxy, bland, and poorly made. Finally, there are much more modern architectural forms — most noticeably in the area of the Beijing CBD.
Ethnic group
Over 95% of Beijing’s residents belong to the Han Chinese majority. Other major ethnic minorities include the Manchu, Hui, and Mongol, etc. A Tibetan high school exists for youth of Tibetan ancestry, nearly all of whom have come to Beijing from Tibet expressly for their studies.
A sizabl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xists in Beijing, mostly attracted by the highly growing foreign business and trade sector, and many live in the Beijing urban area’s densely populated northern, northeastern and eastern sec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also been an influx of South Koreans who live in Beijing predominantly for business and study purpose. Many of them live in the Wangjing and Wudaokou areas.
Tourism
Despite the turmoil of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 including damage caused by European military occupation,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WWII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 and the recent intense urbanis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the demolition of hutongs, Beijing still maintains tourist attractions that are rich in history.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Beijing include:
The Forbidden City;
Tiananmen Square, which contains the Monument to the Heroes of the People,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and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
The Temple of Heaven (15th cent.);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Mausoleum of Mao Zedong;
Historic Hutongs and Siheyuans in many older neighborhoods ;
Ruins of the Old Summer Palace;
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
Yonghegong (Lama Temple);
The Fragrant Hills (Xiangshan);
The Ming Dynasty Tombs;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备注:北京的建筑、人种及旅游景点
完成本项翻译奖励:100译点 | 英文->中文 | 字数:字/词 | 阅读数: 6922

提交时间:2007/12/22 16:57:00

译文(3)

verazhang

北京主要有三大建筑风格。首先是传统的皇室风格,也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安门、紫禁城、天坛。其次是建于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苏式风格,这种建筑以四方,简单平和及不加修饰的风格呈现,最后是一种在北京中央商务区随处可见的现代式建筑。 北京民族 北京95%以上居民为汉族,还有以满、回和蒙古为主的民族等等。北京西藏班的学子大多来自西藏。 北京也吸引着许多国际团体,大多是外国商人和贸易团体,他们多数生活在北京的北部、东北和东部地区。近年来,这里还吸引着大量的韩国商人和学子 ,他们多数生活在望京和五道口一带。 旅游业 尽管经历了19世纪与20世纪的动乱-包括八国联军入侵、二战期间的日本侵略和文化大革命。还有最近激烈的城市改造和变迁,包括胡同的拆迁。但是北京仍然自始至终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观光者。北京的旅游景点有:紫禁城、天安门广场(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坛(建于15世纪) 长城 颐和园 毛泽东纪念堂 古街胡同和四合院 旧颐和园遗址 钟鼓楼 雍和宫(喇嘛庙) 香山 明朝十三陵 周口店猿人北京遗址

好评(0)

差评(0)

评论

改译

2007/12/24 10:36:00

echoco

北京的建筑 北京城的建筑主要有三种主体风格,第一种是传统的皇家建筑风格,最能够体现这一风格的是宏伟的北京天安门,它至今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还有紫禁城和天坛。第二种是苏式风格的房屋,建造于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结构四四方方、平淡朴素并且毫无精湛可言。第三种是现代建筑,这些建筑在北京商业中心彼彼皆是。 北京的民族 北京95%以上的居民是汉族,还有其他主体民族,包括满族、回族和蒙古族等等。北京西藏班的年轻学子大部分都是从西藏专程来北京求学的。 北京有一个相当大的国际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贸易团体来到这里,他们中的很多人居住在北京人口密集的北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近年来,也有大批的韩国人蜂拥而至,在北京做生意和学习,他们中的大多数居住在望京和五道口区。 北京的旅游业 尽管经历了19世纪到20世纪之间的重重磨难和破坏(包括八国联军的破坏、日本侵华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以及近年来紧锣密鼓的城市化建设和改造(包括胡同的拆迁和拆毁),北京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古迹。 北京的旅游景点有: 天安门广场,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坛(15世纪建造) 长城 颐和园 毛主席纪念堂 老街巷里的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老颐和园残迹 钟鼓楼 永和宫(喇嘛庙) 香山 十三陵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好评(0)

差评(0)

评论

改译

2007/12/24 1:41:00

ILE

建筑 北京城区主要有三种建筑形式。第一种是传统的中国皇家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宏伟的天安门,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还有紫禁城和天坛。第二种就是建于50到70年代的中苏结合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多呈盒状、平淡和缺乏想象力。第三种是现代的建筑形式——多赫然坐落在北京的商务中心区。 民族 北京居民超过95%为占中国多数人口的汉族,其他主要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和蒙古族等。北京有一所藏族中学,这里的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为了到北京求学而离开了家乡。 北京有一个国际化的大社区,受这里高度发展的国际商业和贸易的吸引,很多人居住在北京人口稠密的北部、东北部和东部城区。近年来,大批的韩国人到北京做生意和学习,很多人住在望京和五道口地区。 旅游 尽管历经十九和二十世纪的沧桑和剧变(包括八国联军、日本侵略者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破坏),以及近年来的剧烈城市化变迁(包括胡同的损毁),北京仍然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北京的旅游景点包括: 紫禁城 天安门广场,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坛 长城 颐和园 毛泽东纪念堂 一些古老的胡同和四合院 圆明园遗址 钟鼓楼 雍和宫 香山 明十三陵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好评(0)

差评(0)

评论

改译

2007/12/23 23:42:0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