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有言:“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自省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今年的年终总结我不想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做太多描述,只谈谈我对技术翻译的一些新想法,这些想法有些是平日一闪而过的,有些是一直存于大脑。诸公要是觉得有道理,给咱来点掌声,觉得不对的给咱提点意见,共同进步嘛。
首先说说翻译的标准问题,在翻译界一直推崇“信、达、雅”。从第一天做翻译开始我就始终把这三字标准视为金科玉律。但真要做到这三点没个十年几十年的积累沉淀是不可能的。“信”表示翻译要准确,忠实原文。这点对于文学、新闻类翻译来说不算太难,意思理解上大都不会有太大出入。但对于科技翻译来说,就非常不容易了。首先你一定要有专业背景,因为翻译的东西涵盖广泛,日新月异,每次翻新东西都是重新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你要是对这些专业背景没个一知半解的,里头那些状语和介词什么的绝对让你头两个大。再者,科技翻译主要是面向读者传递新技术,翻译不准确其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对于科技翻译,准确是最重要的。在准确的基础上你才能再谈“达”,也就是通顺。译文语言一定要流畅易懂,逻辑关系清晰。而这一点又与我们的语文和文学功底有很大关系。因此,平日最好抽些时间多看些文章,尤其是那种中英文对照的文章。耳濡目染,表达能力自然会有长进,万万不可闭门造车。最后就是“雅”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炉火纯青。这一点对我们来说还不太现实,这可不是几年就能成的事,非得要有百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我们能把“信、达”这两点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完全可以在我们这个行业占有一席之位。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翻译的一些看法。下面我得谈谈其他想法。昨天坐在床上,我反复在想一个问题:我是否可以将翻译当成我终生的事业?看清楚了,不是工作而是事业。最后我得出一个答案:翻译完全可以成为事业。理由如下:中国的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我们的技术资料几乎都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这些资料大都两个用处:一是供工程师学习查看,二是用于宣传。工程师主要的工作是开发新产品,就算他英文底子不错,看原版英文资料还是会浪费不少时间,何况中国工程师的英文水平如何这还得打个问号。另外,技术翻译,一要专业背景,二要英文功底,三要表达能力。只有真正具备这三点,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而市场上,这类人还比较难找。男士专业学得好不屑于做翻译,女生呢学工科的本来就少,又要英语好那就更少了。这些我们从招聘的情况便可见一斑。结果就造成我们泱泱大国,合格且专业的技术翻译却不多。换句话说,这也是个极大的商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接下来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请诸公指正:
一.改变工作模式。诚如我上文所说,技术翻译准确最重要,而准确又建立在对翻译内容的理解上。中国人有句古话“一回生,二回熟”。随着我们翻译队伍的日益庞大,建议以后在分配工作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工责任制,根据个人的经验和优势专门负责某类产品。这样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这一行的专家,准确性和效率必定也可以得到保证。而等你在这行能做到“信、达”时,以后再翻其它行业的东西时,只要再了解一下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触类旁通,一定也能很快上手。这对于公司和个人来说都很有利。而且每次翻译完一篇文章时,一定要把其中的专业词汇总结出来并做成文档或表格,最好还能总结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你从网站或书本上查找的一些背景资料,这样可以方便后人更快地熟悉这方面的知识以及词汇的统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前期一定要经过仔细的校对,且不仅限于个人,要做到准确无误。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理。
二、相互校对。如果工作任务不是很急,尽量每天或是每周抽出一些时间拿一篇自己正在翻的文章让大家校对。所谓当局者迷,旁人可能更能挑出我们的毛病。尤其能够看出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清晰。而在大家给你校对的同时对它们而言也是个提醒和学习的过程,总之是于人于己都有利。千万别在乎什么面子问题,无情的揭露才能鞭策你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三、格式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挺好解决,Leader可以牵头先把一些常见的格式问题结合其它人的意见汇总一下,先做一个文档(包括图片处理)。以后有新员工进来,就可以结合文档来个集体培训,省时又省力。若再碰到其它特殊问题,再往里面添加即可。而且文档具有继承性,也算是公司的一个资源吧。
四、招聘严格把关。招聘时要看重她对翻译的热忱,专业知识以及性格。一来不会出现频繁调动问题,为公司节省成本。二来可以缩短工作上手的时间。
五、制定评审机制。虽说万事开头难,但这个头早开比晚开好,不完善可以慢慢改进嘛。这绝对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当然公司最好是能下放一定的权利给Leader。
附: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和CC合翻“使用.NET Micro Framework进行嵌入式编程”和“SmartPLC嵌入式运行时系统”这两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新的和更深层次的认识。另外就是参加“深圳安防展”,那次参展一是加深了我对安防行业和相关行业术语的了解;二是对市场需求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自己今后应该着重哪方面的培养,跟上市场的脚步,这点对于我今后的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相信通过我们的群策群力,翻译组明年一定会大有改观。同时我也坚信,翻译组迟早会成为行业的优质品牌!
萝卜在跑步
2008年1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