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口译妹妹的经历——转自“上乔入幽的”BLOG
去年四月就职于翻译公司,开始真正意义上从事自己喜欢的翻译。一直认为译员是带着脚镣和手镣的舞者,身着囚禁仍要舞的好看。今年一月份入职一家中美合资企业,做与技术相关的专职翻译,终于有了除英语之外的另一一技之长。参加了两次董事会,数次工地的外籍专家陪同,各种大大小小的技术会议。最近公司投产典礼在即,想敲敲一些自己关于翻译的小见地,作为自己自从事此项职业以来的小结。
一、翻译是配角,请掂清自己的位置。有些例子真的说起来很搞笑。工厂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时,雇佣了一部分临时翻译。一共有两位:暂且叫做S和X。开会的时候,常常也会叫她们一起去,各自分配给指定的外籍专家,开会必定有一位领导主持会议,一个会议一下子就有三位翻译(加我),领导一开始,我就得以几近于同步的状态开始转译,好家伙,我这边刚一张嘴,这两个临时翻译就开始跟着我混着说,那个热闹啊!就像是鸭子开会,那个嘈杂;更为搞笑的是,只要我停口,这两个就停下来,因为像翻转机、直读光谱仪、开箱机、推轮机,取轮机……这样的专业词汇没有积累,想要有顺畅的表达毕竟还是件困难的事情。想到自己三月份经历的董事会,姚宇翻译的译文让我如此叹服,就不仅感叹,这些临时翻译的职业水准和道德。自己也以此反省。翻译,尤其口译,强调瞬间的反应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在大型会议等等这样的场合,出现多名翻译,这就要强调翻译之间的协作能力。另外一个场景发生在晚宴上,各位外籍专家各司其位,翻译插在中间坐,这些临时翻译真能让人汗颜,每次有菜上桌,X对旁边的老外说:“This is…”,这样还算顺利,遇到像是“芋头”、“毛肚”、“银杏蒸南瓜”这些有中国特色的菜时,不知道怎么用英文表述,这边对老外正说着:“This is…”,那一边就转向我:“这个菜用英语怎么说?”我那个郁闷啊!记得当时在西
安作音乐学院国际单簧艺术节大师课的接续传译时,十分钟前才给了我乐器方面的专用词汇,那些翻译过程中,大部分做的是翻译中常用的“补”、“扔”,当然是在不漏译表述者所阐述的原意为前提。还有像这样的情况,大家对译员都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下,你这样做,不但会影响翻译的受体,也会打断自己的思路。一般而言,对于酒桌及宴会的场合,这样出现自己不知道的词汇,一般可以进行归纳,如果属于蔬菜类的,可以冠以vegetable;…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照直说自己不知道,查到了后,下次回复。还有一次也是宴会场合,正当大家准备落座的时候,S转向领导说:“让他们老外先坐吧”;永远记得翻译作为服务行业,是配角,没有你指手画脚的份。当时那位领导的脸色真是“红里透着黑”;还有更绝的,晚宴结束的时候,领导们在门口送外籍专家,S跟一位领导说:“那个John可真能喝…”。作为翻译,这样不咸不淡的话还是少说些吧,别让自己掉价。
二、口译要有适当的紧张感,准备阶段很重要,要有自己的节奏感。见过很多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支支吾吾,哼哼唧唧,真是让人着急。所以平时经常用来过渡的句子这时就可以帮的上大忙了,比如说: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this means…; let’s move to another issue…这些都能救急,说这些过渡短语的时候,脑子可以想想如何组织下个要说的句子;还有就是把握自己的节奏,哪怕会上谁和谁吵的不亦乐乎,你也得找到自己的节奏,千万别跟着人家跑。
三、口译译员最好能做到雷厉风行。还是拿那个叫S的临时翻译来说。那个性子真叫个慢,有一次要去接酒店接老外去园林吃饭,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她说她要上厕所,要上去喝水,要洗澡,要换衣服,当时我就恼了,我说:“S,你给我快点,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也很想去洗手间,但是能不能到了园林再去……”。然后上了车,她还在不停的说自己没有洗脸,换衣服……我直接摔了句:“人家是要你的嘴巴翻译,又不要你的脸”,当时真是让人晕的不行了;还是那次晚宴,S逮住一个老外猛聊,丝毫不管周围别人。按道理,作为翻译应该是属于比较会察言观色的那种,这次还真是遇到了一个没眼色的主,汗……更有甚者,领导劝外宾多喝些酒,S转身就对身边的老外说:“Finish your cup.” ……相
比较而言X在着装中比较得当,有些时候从工地回来要参加晚宴,会补个淡妆,
让人赏心悦目,而S常常是披着自己的学生装,长得比较壮,还喜欢穿紧身的衣服,那次晚宴居然穿了件休闲体恤衫,下配一条浅草绿长裤,浅色系属于膨胀色系,不适合丰满的人穿;就算自己的着装是自己的事,但是你所代表的公司的颜面何在。你当然可以说,公司没有配衣服给我,但是作为涉外的翻译,上得厅堂的行头总该有上一件吧!尤其是学外语的人,衣着的得体不容忽视,它毕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外事活动。在平时就应该为自己准备些时候重要场合的衣服,不需要华丽,但是要绝对的正式。翻译可以长的不好看,但是不能没有气质,或许长相不占优势,但一定要知道什么样的装束,打扮适合自己…
四、优雅得体的行为举止。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经常有自己的招牌动作,或是手不听使唤,或者是身体不听使唤的抖动……这些不是习惯,就是不自觉的,自然,解决的办法也有几种:如果是由于紧张造成的不自觉的动作,此时调整呼吸,然后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举手投足;还有是将自己的手固定在一自己认为舒适的位置,或将其交叉,坐姿的时候摆放在膝盖上,站姿的时候,将其交叉自然垂放。作为口译,良好的table manner也是少不了的,这让我想起一次晚宴,领导问Smith工地造型的进度情况,坐在Smith旁边的S自然是做自己的翻译,但是她还不忘放下自己的筷子,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一个翻译做晚宴的陪同,边翻译边手持筷子,张牙舞爪的喷译文,当时在场的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一般情况下,翻译在晚宴上几乎是吃不到什么东西的,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在晚宴之前先冲到餐厅找些小点心垫垫自己可怜的胃,还有一种是,晚宴开始的第一轮,大家开始动筷子的时候,埋头苦吃;吃的东西尽量拣小分量的,不要吃带刺的鱼,和大块骨头的肉肉,否则这边正享受着美食,那边突然让你做翻译,场景是很尴尬的。
对于S这样的初涉职场的翻译,我的成见比较大。才来的时候,没有跟我们打过招呼,一次跑到我的办公桌前说:“小Y,……”;我转过来没好气地对她说:“S,不见得你比我大,你直接叫我名字就好了”,结果第二天她把另一位全职翻译叫“L大姐”,后来那个翻译回来跟我笑得不行,说她当时感觉自己就像个居委会老大妈;还有一次,晚上下了班,我在公司蹭网,她拿着本子过来找我“这个冒口用英语怎么说?”,我转过去跟她说:“上班是上班,下班是下班,明早再来问吧,明天八点上班,八点半的公司公交车去工地,你上班后再来问我”。想想发生在S身上的很多事情,在自己初入职场的时候也经历过,学生转型成职场人士确实不是件易事。突然记起奶奶曾对我说过的话:人不是教乖的,是撞乖的。现在才深切懂得了。
关于口译,先说这么多,拿着别人不足的地方也多多勉励自己。不过真的很感谢这些公司招进来的临时翻译,由于她们,我和另外一个全职翻译才能专心致志的在办公桌前认真的翻进口设备的安装使用手册,而免于上工地的种种艰辛,她们其中有的要进行明年的考研,有的要去苏州完成自己研究生学习,在这里都祝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