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才的《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序
>> 欢迎您 登陆翻译论坛 您的身份:游客 | 登陆 | 注册 | 帮助信息 | 精华

统一坊在线翻译网
中国译典
     译典论坛

>>>>译典添词*****译典评注*****公告求译*****博客文章*****会员排行榜 <<<

中国在线翻译网>>译典论坛>>
您是本主题第 8254 个阅读者 == 回贴倒排
作者
主题: 徐英才的《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序 []
Xiting


贡勋等级:平民
经验值:-146
技术等级:童生
技术分:0
共发贴20篇
共回贴0篇
共登录17次
注册:2012/1/4 2:05:00
发表于 2014/9/1 0:21:00

摘自徐英才的《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



本书从中国近现代散文的浩瀚星空里采撷了三十多颗璀璨的明星缀集在这里。这些散文,可谓篇篇经典,它们包括了语言朴实、笔调清新的许地山的《春的林野》; 文辞活泼,形象生动的老舍的《 母鸡》;行笔如画、色彩斑斓的朱湘的《江行的晨暮》;藻思优美、充满遐想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还有诗情洋溢、画意盎然的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与 何其芳的《雨前》;充满象征、深含寓意的鲁迅的《秋夜》与郭沫若的《路畔的蔷薇》;托物言志、畅抒情怀的矛盾的《白杨礼赞》与朱国良的《感悟春天》; 以及文人雅趣、浪漫天成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与《江南的冬景》等等。阅读这些作品是一种享受,一种提高,一种升华。

然而,经典必须精译才能尽显其精髓!在英译这些作品时,我不仅努力把原文所包含的意思、意图、话外音等尽量准确地、充分地用译文表达出来;还努力把原文所 载有的形象、意境、感染力、韵味等尽量贴切地、饱满地境化到译文里去;此外,我还努力使译文本身的遣词造句,行文断点,句章衔接,节奏格调等等尽量浑然一 体。这些是我在翻译这些作品时的不懈追求。这些追求,或者说这些准则,简而言之就是:准确,传神,浑然。

所谓准确,并非仅指对原文含义层面的如实表达,它还包括更为广阔的范畴,比如对原文词汇的分量、色彩、内涵等的对应,对原文句子的主次、口气、节奏等的呼 应,等等。所谓传神,并非是说所有原文都必定文采斐然,译文也必须把这种斐然的文采翻译出来;而是说,原文都具有组成它自身的那种或者那些特质,有的也许 遣词优美,有的也许造句铿锵,有的也许行文歪扭,有的也许属于烂文一篇,但不论它属于哪一种,或者综合了哪几种,译者都应该尽量把原文的那种或者那些特质 境化到译文里去。这就是说,译文一方面会自然地显示出译者自己的翻译风格,同时也应该体现出原文的个性。而所谓浑然,则是指包括译入语在内的所有语言都具 有自己的遣词方法、行文特点、结章规律、节奏韵律等等,译文必须符合它们的运作,自成一个有机体。

然而,通往准确、传神、浑然这三个准则的道路上常常潜伏着矛盾,稍有不慎就会顾此失彼,每遇此况,我的解决法宝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中庸之道,也就是说,用辩证的方法,以准确为主,以传神和浑然为辅,去找出这三个追求之间最接近原文的平衡点。

当然,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原谅!

徐英才
ppppp








你还没有个性签名,点击此处可以添加。
发贴者的其它发贴: 上一篇: 徐英才的《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目录 下一篇: 徐英才《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故都的秋”英译文与译注


||给作者留言

您要搜索的字符
搜索范围



Sponsored by Totra Technology